吁嗟岁庚申,昊天降威疾。正月方屯蒙,雷乃从地出。
去年霹雳早,旱乾兼水溢。饥馑及娄东,稻蟹三馀一。
阴阳久不分,元气复无日。人民愿岁丰,张灯祈太乙。
歌舞且须臾,号呼天岂恤。东北地震馀,至今魂惴栗。
龙血成坚冰,玄黄战未毕。馀杀在三阳,太和期勿失。
饮食以相需,主人敬终吉。煌煌火树开,阳春先一室。
白华将绛趺,光华何盛实。昆弟连枝多,蝉嫣金玉质。
唱叹得良朋,洋洋清庙瑟。二南兄弟诗,周召如胶漆。
孝友垂正风,以作人伦率。风雅之大师,娄江旧无匹。
琅琊与太原,诸王多丽逸。吴许六朝英,赋心总绵密。
我亦希云间,黄门精论述。所愧称离骚,怨诽难自律。
神听在和平,性情忌淫佚。何以慰微诚,愿言贻道术。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