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毛泽东〔近现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际尽头。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在高峰险峻的六盘山上,猛烈的西风吹得红旗猎猎地卷起来。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东部,是陇山山脉的主峰,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主峰海拔2928米。六盘山上下约60里,山势险峻,山路曲折险窄,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六盘山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1961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
漫卷:任意吹卷。
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这里指革命武装。
在手,在共产党领导下。
缚住:擒住。
苍龙:毛泽东注:此处指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因为当前主要对付的是国民党反动派。▲

创作背景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此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赏析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境界辽阔,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两句词紧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净朗,云层疏淡,大雁往南飞。“望断”二字涵义丰富,寄意尤深。“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见还望。因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过冬。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断的神情。这两句虽是写景,但景中寓情。

  接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两句,抒情显得十分自豪。作者屈指一算,红军所行的路程已经两万里前面已经没有险峻的高山了,预定目的地是一定会到达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去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下阕首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先接上阕末句的抒怀咏志,将落笔之处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放眼处,座座高峰,远近错落,尽收眼底。然而,这还不是画面的关键,关键是山峰上飘扬着红军的旗帜。这旗帜高耸在山之峰巅,应和着狂野的西风,舒展飘扬。这是信仰的力量,是坚持的力量!在这段最为痛苦的岁月里,信仰的追随者同生共死,终于走出重围。而“漫卷”二字则高度凝练地表现出革命的力量依旧强健,依旧潇洒自如,依旧敢于在风口浪尖搏它一搏,这象征着革命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所以下阕首句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绝非重复。它所表现的情感已较上阕首句更进一步,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平静和休憩、个人胸怀及智慧,而是革命集体的崇高与可敬及革命信仰的强劲活力。形式上回到了起点,情感上却有了新的格调。

  下阕末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和上阕末句一样,从眼前的实景宕开,直接表现内心情怀和志向。但在表现的内容上也有了一个推进。上阕末句,是在古今战争之间寻求尚武勇猛之精神,在谈笑、屈指间举重若轻;而下阕末句所表现的情怀意志则似乎已经完成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升华,而有了更为具体的战斗冲动。诗人手持“长缨”,片刻的休息与感慨已经足够,疲乏与困顿已经一扫而空,激情与力量早已恢复。诗人已完全做好了战斗准备,只等“吹角连营”,上阵擒龙。“何时”二字更见出诗人此时内心的战斗渴望。

  这首词景象开阔,意蕴丰富,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在意境和艺术结构上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它在陕甘宁边区一直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广播电台也时常朗诵播放。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可以在这首作品中体味出当年岁月的艰辛以及领袖人物的宏大气概。▲

简析

  这首词回顾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的北国清秋的景色,然后回顾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下阕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上下两阕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猜您喜欢
赏析

咏雪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
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
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
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
赏析 注释 译文

甘州遍·秋风紧

毛文锡毛文锡 〔五代〕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赏析

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赵彦端赵彦端 〔宋代〕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
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碗。
赏析 注释 译文

相见欢·花前顾影粼

毛奇龄毛奇龄 〔清代〕

花前顾影粼粼。水中人。水面残花片片绕人身。
私自整,红斜领,茜儿巾。却讶领间巾里刺花新。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李白李白 〔唐代〕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李煜李煜 〔五代〕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赏析

水龙吟(丙子立春怀内)

刘镇刘镇 〔宋代〕

三山腊雪才消,夜来谁转回寅斗。试灯帘幕,送寒幡胜,暗香携手。少日欢娱,旧游零落,异乡歌酒。到而今,生怕春来太早,空赢得、两眉皱。
春到兰湖少住,肯殷勤、访梅寻柳。相思人远,带围宽减,粉痕消瘦。双燕无凭,尺书难表,甚时回首。想画栏,倚遍东风,闲负却、桃花咒。
赏析

阮郎归

刘镇刘镇 〔宋代〕

寒阴漠漠夜来霜。阶庭风叶黄。归鸦数点带斜阳。谁家砧杵忙。
灯弄幌,月侵廊。熏笼添宝香。小屏低枕怯更长。知云入醉乡。
赏析

菩萨蛮(代赠)

毛滂毛滂 〔宋代〕

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颊。花月不如人。眉眉眼眼春。
沈香添小炷。共挹熏炉语。香解著人衣。君心蝴蝶飞。
© 2023 绝笔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