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歌·东皇太一

屈原 屈原〔先秦〕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
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
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
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
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
吹竽鼓瑟声悠扬。
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
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注释
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天神名,具体是何种神祇,历代学者说法不一。
吉日:吉祥的日子。辰良:即良辰。
穆:恭敬肃穆。愉:同“娱”,此处指娱神,使神灵愉快、欢乐。上皇:即东皇太一。
珥:指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
璆(qiú):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锵:象声词,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
瑶席:珍贵华美的席垫。瑶,美玉。玉瑱(zhèn):同“镇”,用玉做的压席器物。
盍(hé):同“合”,聚集在一起。琼芳: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琼,赤色玉。
蕙:香草名,兰科植物。肴蒸:大块的肉。藉(jiè):垫底用的东西。
椒浆: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
枹(fú):鼓槌。拊(fǔ):敲击。
安歌:歌声徐缓安详。
陈:此处指乐器声大作。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声唱,气势浩荡。
灵:楚人称神、巫为灵,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偃蹇:指舞姿优美的样子。姣服:美丽的服饰。
芳菲菲:香气浓郁的样子。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繁会:众音汇成一片,指齐奏。
君:此处指东皇太一。▲

赏析

  《九歌·东皇太一》作为《九歌》的在首篇,在全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太一”在屈原时代并不是神,它在“东皇太一”中不可能充当神的称谓;而“东皇”,由于先秦时代的东——春对应等关系,表春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称。在没有更确凿材料发现之前,“东皇太一”应是春神的说法可以成立。至于“太一”,在这里的含义是始而又始,象征起始与在端。

  诗一在首,先交待祭祀的时日——因是祭春神,故时日当在春天。选择春日的吉良时辰,人们准备恭恭敬敬地祭祀上皇——春神——东皇太一,让其愉悦地降临人世,给人间带来万物复苏、生命繁衍、生机勃发的新气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抚摸长剑上的玉珥,整饬好服饰,恭候春神降临。在头四句,整洁而又春了地写出了祭祀的时间与祭祀者们对春神的恭敬与虔诚。

  继而描述了祭祀所必备的祭品:瑶席,玉瑱,欢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诉人们,春神将要降临了。整个祭祀气氛在始进入高潮。

  末尾四句,是全诗的尾声,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于此时降临了。“偃蹇兮姣服”——是春神美妙动人的舞姿与外表,“芳菲菲兮满堂”——是春神带来的春的气息与氛围。欢迎祈盼的人们于是钟鼓齐奏、笙箫齐鸣,使欢乐气氛达到最高潮。末句“君欣欣兮乐康”,既是春神安康欣喜神态的直接描绘,也是祭祀的人们对春神降临所表露的欣喜心态。

  全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气氛热烈,给人一种既庄重又欢快的感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

简析

  《九歌·东皇太一》是《九歌》的首篇,为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全篇自始至终只铺叙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抒发人们对东皇太一的虔诚、尊敬、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篇首以“穆将愉兮上皇”统摄全文,篇末以“君欣欣兮乐康”作结,一呼一应,贯串着祭神时人们的精神活动,从而突出主题。此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场面隆重,气氛热烈。

创作背景

  《九歌·东皇太一》的创作时间,古代学者多认为是在屈原放逐江南之时。王逸《楚辞章句》说,楚国南方沅湘一带地方民间风俗相信鬼神,喜欢祭祀,祭祀时必定奏乐歌舞来娱乐鬼神。屈原流放在这一带,模仿这种祭歌形式,创作了此诗。朱熹《楚辞集注》认为是屈原对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词。而现代研究者多认为是在屈原放逐之前。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

张泌张泌 〔唐代〕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十载仰高明

赵长卿赵长卿 〔宋代〕

十载仰高明,一见心相许。来日孤舟西水门,风饱征帆腹。
后夜起相思,明月清江曲。若见秋风寒雁来,能寄音书否。
赏析

阮郎归·吴门寄家书

项鸿祚项鸿祚 〔清代〕

阖闾城下漏声残,别愁千万端。
蜀笺书字报平安,烛花和泪弹。
无一语,只加餐,病时须自宽。
早梅庭院夜深寒,月中休倚阑。

赏析 注释 译文

解语花·风销焰蜡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赏析

万年欢(有感)

王质王质 〔唐代〕

一轮明月,古人心万年,更寸心存。沧海化为黄土,心不成尘。杳杳兴亡成败,满乾坤、未见知音。抚阑干、欲唤英魂,沈沈又没人应。
无聊_枕搔首,梦庐中坛上,一似平生。共挽长江为酒,相对同倾。不觉霜风敲竹,睡觉来、海与愁深。拂袖去,塞北河西,红尘陌上寻人。
赏析

红窗怨(即事)

王质王质 〔唐代〕

帘不卷。人难见。缥缈歌声,暗随香转。记与三五少年,在杭州、曾听得几遍。
唱到生绡白团扇。晚凉初、桐阴满院。待要图入丹青,奈无缘识如花面。
赏析

临江仙(寿千八兄)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门外湖光清似玉,雨桐烟柳扶疏。爱闲吾亦爱吾庐。炉香心在在,杯酒乐如如。
有子专城才四十,诸孙颗颗明珠。传家衣钵只诗书。一坡存菊意,千岁学松癯。
赏析

壶中天慢

张抡张抡 〔宋代〕

洞天深处赏娇红,轻玉高张云幕。国艳天香相竞秀,琼苑风光如昨。露洗妖妍,风传馥郁,云雨巫山约。春浓如酒,五云台榭楼阁。
圣代道洽功成,一尘不动,四境无鸣柝。屡有丰年天助顺,基业增隆山岳。两世明君,千秋万岁,永享升平乐。东皇呈瑞,更无一片花落。
赏析

乌夜啼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潇湘雨打船篷。别离中。愁见拍天沧水、搅天风。
留不住。终须去。莫匆匆。后夜一尊何处、与谁同。
赏析

沁园春(寿太守·十二月十三日)

刘子实刘子实 〔宋代〕

腊后寒收,柳眼青归,梅花笑生。正阳和有脚,日边送暖,洪钧换轴,天上回星。试巧春盘,介眉春酒,生意从头乐意新。须知道,是东风近也,玉燕逢辰。
举头阊阖开明。便稳驾轻车熟路行。向玉堂青琐,从容洒翰,长淮赤壁,谈笑麾兵。周洛犹尘,商岩未雨,天下苍生望太平。休盘涧,任清溪九曲,不放舟横。
© 2023 绝笔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